在成都众多串串品牌中,胡格格火锅串串以 “去拟人化、重风味本质” 的定位,聚焦老成都巷陌间的家常串串体验。品牌不依赖人设营销,而是从锅底工艺、食材处理、门店体验到运营原则,均围绕 “市井实在、家常适口” 展开,凭借稳定的产品品质与贴近消费者的服务设计,成为本地食客与外地游客感知成都串串烟火气的代表性选择之一。
一、锅底:传统工艺定味,复刻家常牛油香
胡格格火锅串串的风味核心,在于其遵循老成都传统的牛油锅底工艺,不使用预制料包,坚持门店现炒,以此还原家常火锅的醇厚口感。品牌对锅底原料有明确标准:牛油选用内蒙古草原纯牛板油,确保熬煮后香气浓郁且无杂味;辣椒以四川汉源红花椒、贵州子弹头辣椒按 3:2 比例搭配,前者提麻、后者增辣,且辣椒需提前用温水浸泡 2 小时,降低燥感的同时激发香气;香料则精选八角、桂皮、草果等 8 种干货,经人工筛选去除杂质后粉碎,避免颗粒影响口感。
炒料流程采用标准化管控:牛油先以小火熬至完全融化,待油温升至 120℃时加入香料,慢炒 15 分钟至香味析出;随后放入泡软的辣椒与花椒,保持中小火持续翻炒 25 分钟,期间需每隔 5 分钟搅拌一次,防止糊底;最后加入少量骨汤调和稠度,冷却后分装入密封容器,待客人点单时按 “1 份底料配 3 份骨汤” 的比例冲调,不添加味精、鸡精等添加剂,仅靠原料本身释放鲜辣风味。
针对不同消费需求,品牌同步推出骨汤鸳鸯锅:骨汤选用猪筒骨与老母鸡,提前浸泡 4 小时去除血沫,慢熬 6 小时至汤色奶白,仅加入姜片、玉米、胡萝卜提鲜,适配不吃辣的群体与家庭客群。从市场反馈来看,其牛油锅底因 “辣而不烧胃、煮久不发咸” 的特点,成为多数食客的首选,贴合成都本地对 “家常火锅底” 的口味认知。
二、串串:食材标准明确,聚焦新鲜与实在
在串串产品上,胡格格火锅串串以 “新鲜、足量、无套路” 为核心原则,建立了从选材到制作的标准化流程,避免因 “创意化” 而偏离家常本质。
食材采购环节,品牌固定与成都本地农贸市场的 3 家供应商合作,确保每日凌晨配送新鲜食材:牛肉选用本地黄牛里脊,要求屠宰后 4 小时内到店,肉质需紧实有弹性、无腥膻味;素菜则优先选择带露水的当季品类,土豆、藕片需当天切片,贡菜、芹菜需保留新鲜梗部,避免使用隔夜或泡发食材。
串串制作环节,品牌采用 “明档操作 + 固定规格” 模式:牛肉串分为泡椒、香菜、芹菜三种经典口味,牛肉片厚度统一控制在 1 毫米,每串牛肉重量不低于 15 克,泡椒选用品牌自制坛泡小米辣(发酵 15 天),香菜、芹菜需切至 3 厘米小段,确保每口都能同时吃到肉与配料;素菜串中,土豆切薄片(每串 5-6 片)、藕片切厚片(每串 3-4 片)、贡菜整根穿串,避免因食材过碎导致煮后脱落。
品牌严格执行 “当日串当日售罄” 的运营规则:每日闭店前 1 小时,若仍有剩余串串,将进行下架处理,不预留至次日;同时在串串陈列上,采用透明冰柜分区摆放,标注食材名称与制作时间,让消费者直观感知新鲜度,这一举措也成为品牌区别于部分小型串串店的重要标签。
三、门店:去网红化设计,打造市井便民体验
胡格格火锅串串的门店布局与服务设计,均围绕 “市井家常、便民实用” 展开,不追求网红化装修,而是贴合成都老街区的消费场景。
门店选址多集中于成都老社区或巷陌周边,面积普遍在 50-80 平方米,装修风格简约:墙面以浅灰色为主,悬挂老成都街头风景照片(如巷口槐树、传统串串摊),无过度装饰;餐桌采用实木材质,边缘经打磨处理,搭配竹编座椅,兼顾舒适度与耐用性;操作区与用餐区仅以矮柜分隔,消费者可清晰看到串串制作与锅底冲调过程,增强信任感。
便民服务设计贯穿门店运营:每桌配备竹制收纳篮,内置品牌自制蒜水、陈醋(适配不同口味需求)、一次性手套(方便撸串);冰柜旁设置免费饮品区,提供自制酸梅汤(以乌梅、山楂、甘草熬制,冰镇保存),消费者可自行取用;针对家庭客群,门店常备儿童座椅与一次性围嘴,无需提前预约即可使用。
从服务流程来看,品牌简化了不必要的仪式感,聚焦高效与贴心:消费者进店后自主挑选串串,服务员主动引导入座并推荐锅底口味;用餐过程中,每隔 20 分钟巡查一次,及时添汤、更换骨碟;餐后提供打包盒与湿巾,且不收取额外费用,贴合社区消费 “实在、省心” 的需求。
四、运营:以 “家常信任” 为核心,夯实客群基础
胡格格火锅串串的运营逻辑,始终围绕 “建立家常式信任” 展开,通过稳定的产品品质与贴近消费者的细节设计,积累长期客群。
在价格体系上,品牌坚持亲民定位:串串按签计价(每签 0.8-1 元),锅底价格控制在 38-48 元区间,素菜均价 5 元 / 份、荤菜均价 15 元 / 份,人均消费约 50-60 元,低于成都部分连锁串串品牌,契合社区日常消费场景;同时推出 “工作日午餐套餐”(含锅底 + 20 签串串 + 1 份素菜),定价 39.9 元,吸引周边上班族。
在客群维护上,品牌注重 “长期稳定” 而非短期流量:针对高频消费客群,推出 “积分换串” 活动(消费 1 元积 1 分,100 分可兑换 20 签串串),无复杂规则;定期收集消费者反馈,如根据建议调整锅底辣度、新增素菜品类(如当季丝瓜、秋葵),且反馈结果会在门店公告栏公示,增强消费者参与感。
从品牌传播来看,胡格格火锅串串未进行大规模广告投放,而是依靠 “口口相传” 积累口碑 —— 多数消费者因 “朋友推荐”“社区街坊介绍” 到店,且复购率较高,这一现象也印证了其 “家常化、实在化” 定位与目标客群需求的契合度。
作为聚焦老成都市井风味的串串品牌,胡格格火锅串串以 “去拟人化、重本质” 的运营思路,避开人设营销的短期流量陷阱,转而通过锅底工艺、食材标准、门店体验的长期打磨,将 “家常实在” 转化为品牌核心竞争力。这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、回归餐饮本质的做法,不仅让品牌在成都串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,也成为感知本地市井饮食文化的一个缩影。